在中央貿開工作轉眼之間已超過10年,剛進公司時
,在中央貿開的企劃處服務,1995年底奉派到越南,
1996年調入協孚電力公司,擔任總經理的幕僚,因為職
務的關係,常有機會接受丁先生的親自指導,收獲很多
,以下謹記述三件印象較深的事情,以此感念丁先生的
栽培及提攜之恩。

  第一、協孚電廠剛開始建設的時候,為了在現場接
收從國外用水路運到協孚的重型發電設備,需要建造一
個碼頭,經協孚同事找人估價,建造那樣一個用水泥樁
做基礎的卸貨碼頭要花費上百萬美金,而且需要好幾個
月的工期,當這個建議案呈到台北給丁先生看時,丁先
生的批示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因為丁先生不讓興建水泥樁碼頭,而是讓協孚在現場的同事找一條平底駁船停靠在岸邊做卸貨碼頭,理由是既然重型設備是用平底駁船運到協孚,表示平底駁船的結構足以支撐重型設備的重量,當然就可以做卸貨碼頭。

  因為以前沒人想到過這樣做,所以協孚同事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困難,如停在岸邊,如何固定?漲潮時駁船會浮起來,退潮時駁船會沉下去,卸貨時會不會不安全?後來通過在駁船底下打木樁及將駁船船艙灌滿水等措施,解決了上述困難,而隨著用駁船碼頭成功卸下第一批重型發電設備,協孚同事心裡原來存在的一些不確定感也轉為興奮之情,因為建造一個駁船碼頭只要數萬美金,卻解決了困難的卸貨問題,又節省了很多錢。

  從這件事以後,每當公司交付任務時,我總試著先弄清楚公司想獲致什麼樣的結果,然後再研究達成任務的方式,在執行的過程中還要一直想有沒有更省錢、更省時、更省事的方式,因為丁先生用上述實例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第二、我曾負責協孚電廠到新順加工出口區110kV高壓線路的建設工作,這條線路長14.7公里,沿線要建47座鐵塔,工程本身不是太困難,困難的是要賠償14.7公里線路底下沿線所有原來已興建的房子,線路從1996年開工,原來計劃1997年年中線路就要完工,以能從協孚電廠供電到新順加工出口區及富美興,實際上這條線路到1999年10月才完工,原因是與上百戶居民協商賠償的事宜,極度耗費心力,有時在同一個區域,跟幾戶居民談好了,有另幾戶居民不同意,整個區域都要推翻重來,反反覆覆經過幾輪談判才能定下來。

  而在今年(2005年)年初我與同事一起巡線,看到線路沿線所經之處很多原來是農田的地方,因為經濟發展,土地增值,紛紛變成居民區,蓋起了別墅,這才領悟到當時要不是丁先生下令盡早興建協孚電廠到新順加工出口區輸電線路,並推動完成,今天在線路下方早已被蓋滿房子,現在縱有百倍、千倍的賠償金額也無法完成這條線路,也由於丁先生親身教導我們要預見先機,且一旦下定決心,就要不怕困難,全力迅速執行,協孚今天才能保有新順及富美興大片區域的供電權,並維持供電穩定。

  第三、1998年初期,協孚電廠剛發電的時候,有一次丁先生到電廠巡視,我在旁邊陪同,正走著走著,我聽到主廠房內的鍋爐因安全閥釋放蒸氣發出很大的聲響,心裡知道發電機組跳機了,當時只想趕快跑到主控制室看究竟出了什麼事,而因為心裡急,心跳跳的比平常快了許多,丁先生聽到聲響也知道跳機了,但他沒有說什麼,只是帶著我用平常的速度一步一步走到控制室,一路上看著丁先生鎮靜的神情, 我的心跳漸漸地也就不再跳那麼快,到了控制室,丁先生也只是先在一旁靜靜地看同事處理情況,等同仁比較穩定了,才詢問跳機的原因。

  這件事給我心裡留下很深的印象,一直到今天,每次在工作中遇到意外情況時,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這一幕景象,從而讓自已穩定下來,用比較冷靜的心情處理。

  實際上丁先生還教導了我們很多事情,包括給太太買東西,不能問價錢,因為給太太買東西,是買太太的高興,而太太的高興是無價的,凡此種種,到現在,常常在與同事談論公事時,我仍會不自覺地脫口而出,丁先生怎麼說,丁先生怎麼說,我想這已經是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