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順加工出口區聯營公司剛成立時,我就認識丁
先生,記得那時還未有正式辦公室,臨時辦事處暫租用
在第一郡首科勳街南方鋼鐵公司內。儘管經常接送丁先
生進出新三一機場,但直到1993年,當辦公室遷進專案
土地上,我才真正有機會與丁先生一起共事。
某天,丁先生拿著一本《綠蔭》樣本目錄走進辦公
室,我們在圓桌前坐下,他用中文在白紙上速記,描述
植樹的五大原則,他的工作作風向來如此,有主見、做
足準備工夫,敏捷簡單,果斷,直切入問題的重點。
指著手中的素描,他直接了當地說:「要培植綠樹,必須有時間,我們就從現在做起。我認為植樹應該貫徹五大原則:一是樹木要與土壤、氣候相輔相成,所以無必要選擇名種,只要適合土壤為宜。二是種植規劃,符合地形,不要過分強求挺拔而破壞了自然之態,三是樹蔭必須廣散,多枝多葉,高葉層下是低蔭,最下層是綠茵,達到遮陽成蔭的用途,四是主動供應樹苗,從種籽做起,到小樹苗,逐漸形成整個苗圃,最後是綠蔭要與本地的多元化生態連成一氣,這邊是林木,那邊是綠茵等等。」
當天會議後,植樹組馬上成立,總公司當時的執行經理陳儉悌女士經常到現場指導植樹作業,邀請中國專家與越南員工隊伍展開工作,這是前所未有的勞動熱潮,全體員工都全心投入,決心將他素描的項目地帶予以綠化。
今天,十年歲月匆匆飛逝,新順加工出口區擁有寬達二畝的綠化公園,大門左邊是一排排黃花白千層,右邊第一個四角路口是白檀林子。在廿二公里的柏油路上都是多葉層的樹木,綠蔭與植物交錯,一列列的木麻黃、雨豆樹、耳豆樹、鳳凰木、桃花心木、黃花夾竹桃、盾柱木等樹木,品種豐富。
數年來,公司都憑「環境幽美、衛生、綠化」成績獲得政府總理與市人委會授予獎狀,其中,有著植樹組全體隊員的努力貢獻,最重要的是丁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當時本工業區幾乎鮮有人真正關注到這個問題-在建設廠房之前先開始植樹項目。正如他所說的,時間不待人。
另一次,約是2000年,丁先生主持在協孚發電廠召開的新順加工出口區及富美興新都市區的一次保安隊工作會議,以交流有關秩序保安工作經驗。
會議上,他突然問:「協孚橋何時建成?」
全場無言以對。協孚橋剛建竣數年左右,交通便利的大路似乎已經使人們忘記了當初那條顛簸不平,晴天揚塵,雨天泥濘的紅土舊路,尤其是遺忘了必須乘橫渡,過危橋才能進入協孚發電廠的舊事。我被指定回答問題,幸好我還記得,但不敢說很準確:
「丁先生,協孚橋是在1998年八月落成的。」
「不,正式通車日期應該是1998年九月二日。」丁先生糾正我說。
不錯,協孚橋一直是丁先生的心頭大石,這座橋與項目、發電廠及2000畝地的工業區生存血脈息息相關,同時也是與國家、投資者及廣闊地區的民眾利益息息相關。
還有許多類似的感人故事,都充分體現了丁先生對事無大小的關注,誰都知道他很嚴肅,尤其對本身特別苛求,他不吸煙,不喝酒和茶,只喝白開水。這是他的生活習慣,剛到胡志明市的時候,我們給他訂酒店房間,每次都要吩咐服務生在床墊上多鋪一塊木板,因為他的脊椎有病不可睡軟舖。
他性格果斷,要求每位同事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他注意到每個細節,可以說,儘管並非每個人都能接受或認同他的辦事方式,但誰都無法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全憑丁先生的果斷處事,投資計劃才能同步,有效地迅速開展,得到結果。
以上生活細節代表我們的心聲,我們很想對他說:儘管他已遠去,但他的所有美好,我們會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