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间,丁先生是最早来越南投资的外商之一。
台湾外商及丁氏伉俪在胡志明市人委会于丽池酒店举行
的聚会上得到欢迎。 

  这段时期,尽管我们在对外开放经济领域工作,但
对国家开放阶段中的加工出口区及工业区这崭新模式一
无所知,自从新顺加工出口区投入运作后,为我们提供
了许多有关加工出口区应有的调度、管理及营销知识,
以及银行金融问题,这些都是越南当时新鲜的领域。

  丁先生在加工出口区的成功模式担当重要的角色,
他把许多曾经在台湾各个加工出口区从事经营、管理、
以及领导干部带到越南工作。

  当时获规划的土地只是低效益的农耕地、淹水的草
原,许多人都对能否在此建设加工出口区持怀疑的态度
,丁先生当时作了一个比较,台湾加工出口区都是在荒
芜、淹水、寸草不生的区域中建立起来的,相较之下越
南的土地更有条件。 

  丁先生决定在这个新市场投资时,已经全心投入,将本身的经验献给胡志明市的各项工程。我们应对他给予加工出口区、整座新都市的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记一功。虽然,根据融入趋势,我国迟早都会走上加工出口区、工业区的建设过程。不过,丁先生在最早阶段的贡献,确实是宝贵的资源,帮助我们迅速汲取许多必要的经验教育。

  他担任新顺联营公司董事长期间,新顺加工出口区成为越南首个加入世界加工出口区协会的成员,我们的干部于是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会议,学习到许多外国经验。

  南西贡新都市区的项目显示了丁先生令人佩服的远见,他大胆地注资,在一片薄弱地基上建设,我们之前曾邀请过美国一些投资者来投资,但都被婉拒,认为这种地质无法建起新都市。

  根据丁先生的项目,新都市面积750公顷,但据我们的计算,新都市带给胡志明市的效益并不止局限在那个范围,实际上,受惠幅员广及2600公顷,甚至是附近各个地区,都得到很好的推动与发展。

  不能不提到丁先生决定建设富美兴7层办公大楼作为示范楼的苦心,他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见证到这片土地是能够建起高楼,这应该是经验丰富者的行为,并带动各位投资者安心到富美兴新都市区落脚与发展。

  丁先生决定投资建设协孚发电厂也体现了他的战略性视野,那时候此地缺乏完整的陆路系统,想到达协孚,必须走过吊桥,翻越几道河渠方能抵达,他竟大胆地要在当地投资建起大规模的发电厂。

  我还清楚记得,以当时并无道路与港口的恶劣状况,要运送成百吨重的机器抵达目的地是绝不容易的,于是他提出创意,将各艘船只在柴腊河畔翻过来,当成停泊场,将 50-100 吨重的机器拉动。这种技术只有在穷困国家才能想得出来。继之是无基泥地的排水处理方法,丁先生请来了中国专家,以简单、节省但科学有效的方法将泥地的水抽干,经地基整治后使地质变硬,然后运送数百吨重的机器进场建设工厂。

  协孚发电厂建成后,很好地为新顺加工出口区及南西贡区服务,然后凭稳定的供电源,为加工出口区引进了许多高科技投资者。协孚发电厂大胆与投资者签约供电,且还确保若电能不稳定则电厂负责赔偿,这点在越南可谓绝无前例。

  透过协孚发电厂及南西贡新都市区的建立经验,无基泥地上建设新工法成为越南国内的本土工法。

  总的来说,丁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经济模式的管理与建设经验,新顺加工出口区就其本身已是亚太地区的首要加工出口区,因为能同现代新都市区融为一体。工业区模式必须与民居区的发展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高效益。

  目前,居住在富美兴都市区的原住民几乎都是中层收入者,本来,低层工人也应部署于附近区域居住以方便前往工作场地,可惜的是低收入者的住屋项目目前仍未落成,不过我知道丁先生逝世前,仍很关心这项工程的进度。

  他确实是位始终如一的人,对每个人都很细心,不只留意到高收入者的需要,也关照中层与低层收入者
,他确实是位有远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