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理先生走了,可我还是会常常想起他。奇怪的
是这样一个曾因严厉训斥属下出名的令人敬畏的BOSS
,留给我的记忆却都是些美好、和蔼可亲的画面。即使
我努力地去追思那张严肃的脸容,也无法留住那些记忆
,板着的脸上总能找到浮现于眼角间的笑意。真的,这
种感觉常让我不由自主地寻望四方,好像他仍在我的周
围,关注着他的计划、他的事业,在他亲手创造的团队
的推动下,继续地向前进展。

  人的一生都有追逐的目标,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
的,当目标成为一种事业时,就需要集合群体的力量去实现。南西贡的计划是丁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把这一目标演变为团队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把他的理想发展成为一种企业追求的理念。人可以离去,事业却不会随之停顿,这就是一个可以称之为伟人的关键所在

无可比拟的桥梁

  1996年初,我就职的公司与丁先生任董事长的中央贸开集团在合作二年之后,决定合资成立一家建筑咨询公司,丁先生亲自为这家公司选定了名字-中华太平洋建设咨询公司,英文叫Sino - Pacific Construction Consultancy Co.,意寓海峡两岸的同宗将为越南南西贡新都市的建设共同努力。

  我很荣幸地受聘为首任的总经理。在我的布达欢迎晚宴那天晚上,丁先生邀请了中央贸开集团从台北派驻越南的所有重要干部参加。同时,还邀请了合作另一方来自中国大陆的十几位员工出席。

  海峡两岸的同宗济济一堂,却大多是素未谋面的初交。两岸几十年的分立和政治、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
,让这一群将要在一起工作的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断阂。因此当时的场面比较尶尬,直到丁先生致辞。

  他先从宇宙讲起,讲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行星系中的位置,再延伸到行星系在银河中的位置以及整个银河在宇宙中的位置,把人的思维引向了无限遥远的天际,人类依以生存的地球与整个宇宙相比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到人类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谈到了海峡两岸同宗同族之间也存在的意识差别,特别是制度的不同,教育背景和生长环境的不同,是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而造成两岸对立状态是历史上政治争斗的延续。

  他反问在场的每一位有谁曾亲身参与过那场同宗同室之间的战争?显然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经历那场发生于半个多世纪前的争斗。丁先生最后举起了酒杯,说了那段经典的话:「人类在整个宇宙中是那么的渺小,但却应该具有宇宙般宽广的胸怀。既然我们在座的都没有参与生死的争斗,那为什么我们要为父辈之间的争斗造成的后果负责呢?今天,我们为了建设南西贡的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希望各位都能以宇宙般的包容性,寻求共同和睦,容纳差异分歧,成为好同事、好兄弟」。

  在丁先生的循导下,大家一下子感觉靠近了,在频频举杯之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共同点。这个酒会,让许多人成了朋友,在后来的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理解,顺利地推动了各项工作。

严厉与宽容

  军人出身的丁先生素以严厉著称,特别是在你不能按他的要求事先做好准备而让那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疏漏演变为错误时,严厉的批评将不会顾及情面和你的承受力的,甚至有位经理听说丁先生要约谈他,几天前就开始寝食不安,而面谈时,更是不由自主地冷汗满面、手脚发抖,自然也无法应对。久而久之,在众人的传说中,丁先生便成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老板,新到的同事,常被告诫要留神丁先生的严厉和不讲情面,乖巧者学会了因敬畏而远避之,想方设法回避与丁先生见面。

  偏偏有一天,一位孙姓新同事散步时路遇丁先生,躲闪不及,只好硬着头皮走去。此时的心情是既害怕又好奇,擦肩而过时不敢抬头看却又不甘心,只好低头斜眼瞄了一下丁先生的模样,慌乱之中,连丁先生和他打招呼也没听到,几步就窜回宿舍。

  事后,丁先生见到我说,现在的年轻人,还要多教他们礼貌才行,总不能别人和你打招呼,你还斜眼瞄人,岂不遭人耻笑。我了解情况后,向丁先生做了说明,请他谅解。他听完之后想了一下对我说,要请这些新同事一起吃饭,还特别要我安排对他最惧怕的几位同事与他同桌。照例,又是一阵慌乱,那几位被安排与丁先生同桌进餐者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一般。

  晚餐时间到了,丁先生与在座的同事一一握手,先做了自我介绍,又让同桌的新人分别做了自我介绍,不断以他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插科打诨,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轮到孙姓同事做自我介绍时,丁先生风趣地说,你这对大眼睛面对面十分好看,斜视就不精彩了,低头斜视更是糟糕,所以今后要尽力表现好看的一面,千万不要「糟糕」了,众人哄笑。谈笑之间,距离拉近了。丁先生又循序渐进给年轻人讲授了礼仪要点
,鼓励他们争取上进。后来,那位孙姓同事还与丁先生成了忘年的朋友,也常常把那段经历做为趣事讲给更新的同事们听。

  丁先生的宽容性突出的表现在对犯了错误的员工的处理上。与严厉的训斥相比,处分却出奇的宽容。所以熟悉他的人才说丁先生是刀子嘴、豆腐心,外表严厉、内心善良,内外判若两人。

小气与大方

  我的司机小孟讲出来当负责接送丁先生和丁太太在北京时,他所耳闻目睹的事。

  首先,看到他们住在中国大饭店。小孟说,真是大老板,有钱呀!到了吃饭的时候,丁先生要小孟带他们找有特色的小饭馆,一顿饭吃下来才几十块钱。小孟不明白了,这么有钱的大老板,怎么能吃这种小饭馆呢?再一天找到人家四合院里吃上主妇包的饺子,才花了十几块钱,看着丁先生很高兴,小孟想,也许便宜吧!

  又一天,拜访一间公司。临走时,看着丁先生把喝剩的半瓶矿泉水都带回车上,小孟想,有钱人也未必大方。

  一日,游谭拓寺,丁先生丁太太都是基督教徒,参观寺院后,丁先生在佛像前肃立致意,并恭敬地将两张百元大钞投进了香油箱之内。临出庙门,见一老妇携幼童坐于门坎面有难色,询问方知,生活困迫,流连于此。

  丁先生摸出百元大钞数张,塞于幼童之手,勉其好好生活。小孟见此茫然不知何为小气,何为大方矣。

  可谓,丁先生对我的后半生影响甚大,是我的尊师、前辈。对他最好的回报,我想莫过于尽我的力量与众人一起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和理想,造福于南西贡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