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不在我的身边,但我都不觉得他离开了。回
想过去这么多年,他为了国家、为了公司时常在外,但
无时无刻我们做小孩的都会得到他关心的问候,我们都
知道不管他在哪里,心里都想着我们。我第一次跟着我
父亲到越南是在1991年。去之前我完全无法理解,为什
么我们虽然不是最富有,但也够吃穿,而一家能在一起
才是我们最珍惜的,为何要远到越南去投资?当我到了
胡志明市,整个城市只有一个坏掉的路灯,大家都坐在
马路上,感觉是一个没有朝气的城市,和现在是天差地
远。我问我的父亲说,你为什么要来越南?我深深地记
得他眼睛发亮的说:「我们是来做一些人家需要的东西
、一般人不愿做的事,我们是来问人家需要什么,我们
可以为人家做什么。」我当时十八岁,他的话我并不很
理解。

  在西方的教育中,投资永远是先问你可以给我什么
保证,我才决定要做什么;了解我可以赚多少钱后,我
才要投资。我继续问他说,那你问了人家需要什么没有
?他说他问了很多次,需要的很多,我们挑最重要的来
做。

  在1980年代末,越南改革开放系选择中小企业的发
展模式,而当时越南社会失业率偏高,许多物资依赖进
口,如能做一个加工出口区不但可以创造外汇及就业机
会,更可以培养本地企业。今天有将近五万人在新顺工
作,而新顺出口值占外资总出口之1/6,全国有62个工
业区随新顺的模式在越南各地创造就业机会。

  在1990年代,胡市一个月有超过五百次的停电,而
电力对工业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协孚在1990年代末有机
会服务超过45%的胡市人民,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事。

  在胡市发展的历史当中,从未想到一个当初规划给40万人的都市,会急速成长朝一千万人发展。如果没有好好的规划,许多胡市的历史将随人民的努力,经济的起飞而消失。如何能保留过去的历史,而达到现代的发展,成了一件急需面对的难题。在许多人的指导及帮助之下,把之前无人要去的南区,改变成现在人们都喜爱的居住环境。而现在全国各地,也有许多人把现代化的小区做的比南西贡还要好。

  我有幸在1997年和他在一起工作到今。这些年来我也开始理解什么是人家的需求。在坚江省,经过无数次大水,多种科学的实验,我们在PH值3的酸土上开了275公里的运河,以在58天内种13,900,000棵树的速度,种了超过二万公顷面积的树。

  而正要扩大投资的时候,中央及当地的高层希望我们能让出这块土地。因为,运河及造壠的方式改变了这块不能使用的土地,人民可以开始种植稻米,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我们也很乐意配合,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让政府更能为他们的人民服务。

  这许多年一个个从无到有的计划,中间的每一个细节父亲都费尽了心思,只是希望能够做的再好一点。一幢房子的坐向、风向、排水、空间,每一样他都要求做到最好,也只是希望对得起要住进来的人。他常说
,房子是一个家庭买的最实用的、使用最久的一样东西,如果住的不舒服,一家人是不会和乐、不会幸福。我们一定要先把所有可以想的先想了,可以做的先做了。

  凡事都想到别人,尊重别人。父亲每次遇到做错事的同事,都会先想到他们的家人,如果失去这份工作
,对这一家人的影响有多大?对他的股东,不管他们是越南股东,或是外国股东,永远把股东的权益放在优先。永远都是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意占人便宜。每一件事情他都全力以赴,任何一个问题他都是思之再三
,永远想在前面。也因为如此,他常能超然的看见大方向所在。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常常我深夜回到家都会去看看他,因为他时常整夜都在想;想每一个人的未来,想如何去帮助更多人,想那些对他有恩的人有没有机会回报,想公司的未来,想他还可以为别人做什么。

  他这一生从未为他自己想过。他把越南当作他要奉献的一切,而如今也稍有成果。我希望能代表他谢谢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每一个认同他的人。因为没有你们,他也无法让如此多的人得到工作,如此多的家庭住在让他们喜悦的房子,让工业得到充足的电力,让一个伟大的都市朝南发展,生生不息。我诚心的谢谢你们让他一生能为他所相信的付出。如今虽然他已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与我同在。所以,我还是要问一句话
:「有什么需要?我还可以来做什么?」我们兄弟将秉持着父亲当年热忱的心及精神,继续为越南这块土地打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