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次認識丁先生是1990年初,他與一些同事到越
南了解投資市場。當時我擔任國家合作與投資委員會副
主委,所以有機會接見他。從第一次見面,他就給了我
一個很好的印象,軍人出身的他辦事與待人接物的作風
都很爽直與真誠,同時具有到越南投資的高度決心。
丁先生非常關注和仔細了解各項投資計劃,尤其是
投資到有長久性的下層基礎計劃,而不像當時一些投資
家那樣的「現買現賣」。最後他集中研究越南政府和胡
志明市人委會有關加工出口區的主張和政策。經過多次
研究和商討後,丁先生決定與胡志明市之新順工業發展公司聯營投資營建全越南第一個加工出口區-新順加工出口區。
為了對工業區、加工出口區模式有更多的了解,越南政府已經指派國家合作與投資委員會和各相關部門的一些幹部到區域內一些國家研究此模式,甚至要向世界各加工出口區協會參考意見。最後,我們決定集中研究台灣加工出口區,因為當時其特點符合越南的條件和情況。
在研究過程中,丁先生熱情地協助,締造若干順利條件讓我們能夠了解加工出口區的形成、建設過程中的成功和失敗、他充分地提供各種資料,甚至當地對加工出口區、工業區運行和管理的主張、政策等等。
我們均覺得當我們有需求時,丁先生沒有任何事情要瞞著我們。
有了丁先生和其同事們的幫助,我們已清晰了解有關加工出口區的若干事情,從此能夠採用及完成建設符合越南的新順加工出口區。公平言之,新順加工出口有如今的迅速發展,是因為有了丁先生和其同仁們的巨大貢獻。
丁先生常說:「我視越南為第二故鄉」,而事實上,他的確透過具體的行動,證明他的言行一致,他與他的妻子、4個子女都為這份事業出力,尤其是他本人幾乎大部份的時間、金錢與心血都用在越南建設4項基礎設施專案上。在他之前,從未有任何外商敢這樣做,因為那時候我國法律未周詳,政策經常改變,理念尚未統一貫徹。他實在是一位敢擔當、敢面對挑戰的人呀!
他那四項大規模的基建專案已經讓我們看出一位經濟家的戰略眼光,單說建泰專案,我本身就曾經在當地生活,也認為無法長出任何樹木,但他卻堅持著手,直到取得成果,儘管後期遭遇許多的困難,不過我從未聽到他有任何怨懟或責難。
最可貴的是,丁先生對政府的主張、越南在外國投資領域上的革新與發展抱著穩定的信念,否則,面對著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很難放膽投資。直到正式投資後,他又以最大的決定跟進,迅速開展落實,堅忍地克服困難,以達到所願。不少人在遭遇困難時,都會有所氣餒,但這倒不是丁先生的性格,他那執行法律的精神也很值得表揚,我未見過他意圖利用法律可能有的漏洞去營謀私利。我們和丁先生以真誠和坦率的態度一起工作,讓雙方的工作得到良好成果。從此,我們之間的關係很親密,像兄弟般的相愛。
就是因為彼此之間這種親密的感情,因此當聽到他突然離去,我覺得十分徬徨,不能相信這是事實,因為丁先生是很有毅力去克服困難的人。但他真的走了!丁家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公司失去了一位能幹的領導人,我個人也失去了一位親切的同伴。
無奈斯人已遠,但對於新順加工出口區、南西貢新都市區、富美興新都市區和協孚電廠-丁先生是永垂不朽的。
值丁先生辭世的一週年,謹以發自內心深處的心事,表示對丁先生的無比痛惜,但願此思懷化作一炷清香,繞祭英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