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初,在胡志明市第五郡阮豸路631号堤岸进
出口公司(CHOLIMEX)办公室,我接待了一台湾商团到
访,团长是丁善理先生,他是一位个子高大,行动敏捷
,目光炯炯,穿着整齐简单,白色衬衫,深色西裤,打
上领带。双方洽商时间虽短,但是印象很好,丁先生谈
笑风生,彬彬有礼的作风犹如一位学者。我从那个时候
起认识了丁先生。 不多久,我们的第二次见面是在SAIGON FLOATING
HOTEL。这次见面双方对在胡志明市的投资内容已有相
当充分的准备。我那时正担任胡志明市投资与进出口协会
秘书,同时也是新顺出口工业区计划(今为新顺工业发展公司-IPC)经理,向外方简报胡志明市社会经济情
况以及胡志明市对周围地区所占的重要位置。
丁先生对胡志明市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越南现行投资法、经营、教育、劳工等表示十分关心。然后就深入评估了解新顺加工出口区开发投资案的一些问题,如土地的搬迁理赔,政府对加工出口区的管理等。最后他建议拜访地方最高领导人,并实地勘察芽皮地区以作进一步了解……。
我们的第三次见面也是在SAIGON FLOATING HOTEL。在听过有关西贡市过去三百年的发展历史,尤其
是胡志明市的交通实况及往南面出东海的发展趋向的简报后,丁先生决定参与新顺加工出口区投资案(当时外方还有越盛公司)。从此,双方合作计划的具体内容开始展开,双方专家、干部们共同投入推展作业。
这是一个大大的转折点,标志着新顺加工出口区、南西贡新都市、协福工业区开发等案建设的一个起点
。
丁先生确实是一位国际商人,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对胡志明市的将来发展全力以赴、全心投入。从一开始他已看到这一块咸碱、荒芜、穷苦的芽皮地区充满着很大的发展潜能。就因为丁先生决心投资到这一块芽皮地区,使得他的命运和事业与越南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更新事业紧紧相连。
在过去15年中,他在越南的投资案件,不单规模之大,而且带有重大意义,他将原是荒芜贫瘠的一大片土地的经济架构更新,改头换面成为今天众所周知的现代化、工业化地区。
丁先生全心全意投资到越南的四个大案有新顺加工出口区、南西贡新都市区、协孚发电厂、坚江省60,000公顷造林,若是从社会经济效益看,这四个大案所带来的利益十分广大,满足越南目前以及将来长久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他所作出的贡献,是从国家开放以来未有任何一位外国商人所能做到的。
我记得约在1994年的一次陪同丁先生与专家团一起到坚江省鸿达县(HON DAT)勘察造林计划,路经一小村庄休息时,可能这是首次有外国客人路过,村里的小孩好奇地围观,这些小孩年龄约六到十二岁,他们当中有的只穿裤子,有的只穿上衣,打着赤脚,光着头儿,带着天真的笑脸,指手划脚的向着我们。
丁先生边亲切的向他们招手边对我说:「养兄,你看小孩们那明亮无邪的眼光和愉快的天真笑脸,就可以看到你们国家的将来一定发展得很快速。如果造林计划能在这里做成,他们就是将来十到十五年的得力工人和干部。」然后,丁先生从口袋里拿出饼干、糖果分发给小孩们,有些小孩还大胆的与他亲善地握手。
丁先生与那些小孩接触时间虽短,但我常常在想,是否正是那些乡村小孩的眼光坚定了丁先生到越南投资的信心,而使他不管那些土地原本是鸿达县的荒芜碱地,还是芽皮县的咸碱土地。确实,只有见识渊博和有丰富经历的人,才可以从小孩们的眼光笑靥中看到一个地区的将来。
犹记得我们谈到南西贡新都市案的主干道路一南西贡大道贯通新顺加工出口区与一号国道时,丁先生建议这一条大道要建成有十线行车道,路宽要达60米。
虽然当时很少人能理解芽皮地区为何需一条那么宽敞的道路,甚至还有很多人反对说:「如此地区会有多少车辆?需要那么铺张做什么。」丁先生也只会笑着说:「如交通厅的建议,若只需建成四线车道,那么投资者可少花钱,可是,十年后,你们将会看到这一决定是错误的,该道路的投资资金是联营的资金,越方只负责土地的搬迁理赔,建设资金由外方负责,若要从长计议,则土地的搬迁理赔面积更要加倍(120米),这样才有助于后代发展。」
在丁先生这样的提示以及当时胡志明市人委会领导们的英明指导下,决定办理理赔路宽面积为
120米
。就从这一提示才有联营合约中的注明,富美兴联营公司建设十线车道,路宽达60米的道路,而核准规划和办理理赔的路宽面积达120米,因此才有今天的阮文灵康庄大道。
有一件事情每次提起就使我感到内疚不安,犹如仍欠丁先生一笔债。当规划沿南西贡大道
2600公顷的南西贡新都市时,双方已协调联营公司经营其中的600公顷,并分为
A, B, C, D, E 共5区沿路分布。当时,丁先生建议A区是在今阮文灵路头端衔接黄晋发路与新顺加工出口区相连地块,这样将会形成一个现代的生产、经营与居民联结地带。然而,当时我想把这块好地方(面积约500公顷)留给芽皮县,因为夹在新顺加工出口区与A区(今为富美兴都市区)之间将比较容易带动发展;再者,此地池塘较多可以保留作为都市区的景观。
丁先生也尽力说服我,他将保留全部池塘的自然景观,并且加以修饰增添美观。可是,当时也出现了一个阻碍因素,那就是该区居民开始聚居,人数也比A区多,若要全部拆迁比较困难。虽说如此,如果胡志明市人委会和芽皮县立即规划整建,就可以不用全部拆迁,如此当A区发展以后,此区也会同时发展,这样其意义更为重大。最后丁先生也同意留下此地区。
可是,遗憾的是此地区不如初期预定地被好好规划使用,现在各地居民已蜂拥而至,填池建屋,杂乱无章,已经破坏了这里的景观。每当经过此地,丁先生都会感到惋惜,而我则感到内疚不安,未能全盘预料到它的困难阻碍。
其实,在这十五年中,如同上述有关丁先生的类似事迹实在难以一一记述。但在透过以上寥寥数事的回顾,我们已可看到丁先生是位常常考虑到联营双方有关权益的一位商人;遇到困难时,双方就会基于公司的利益与地方的社会经济利益共同研商,藉以达成一致。
丁先生是一位严谨,要求完美,经常要求每一位员工要不断上进、勤劳创新、忠于职守、提升效率的人
;在他身边工作是一种压力,逼使我们要不断精益求精。
我最后一次跟丁先生见面是在2004年初一个充满融洽气氛的晚餐,他还提醒我说:「养兄,到美国研究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算是公司派遣你去进修,同时也去做营销,请保重!BOSTON的天气很冷的!」
他还提起今日的生物学已经很进步,21世纪的人类可以活到一百廿岁,我们现在只活到人类寿命的一半而已
,我们的事业还很长远呢!
没想到他就这样猝然离开,留下越南的一大事业以及亲人、朋友们的无比悲伤与痛惜。丁先生永远离开了,但是在芽皮地区的人们,胡志明市的亲友们,知悉新顺加工区、富美兴新都市……等开发案的越南朋友们,将永远铭记着这一位曾经播下新种子,促使这一块穷困的芽皮地区能够萌芽发展脱贫致富。您的事业将刻骨铭记于每一个现在的以及将来的人们的心坎里,不只是现在,而是永久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