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越南外国投资法开始发挥作用期间认识丁善
理先生的。当时的「革新」与「开放」正是时尚范畴,
既亲切又陌生;对于外国人,无论是政治家或工商家,
尤其是投资者,以此概念启发了许多吸引的合作展望。
地区内的投资商最能动、最肯冒险的要数台湾投资商,
台湾是亚洲四小龙之首,其经济当时发展壮大,台湾的
外币储备金高达800亿美元。800 亿美元对1700-1800 万
人口,真是一个特别现象。这也是出国投资的需求增大
的基础。

  然而,要引进这样大量资金的条件可一点也不简单
,一定得承受激烈的引资竞争考验。越南在当时的外国
公司、在经营家的视野里,仍被认为风险高的地点。

  当时的胡志明市领导干部代表团由人委会主席率领
,已准备到台湾,其中有呼吁投资的目标,而丁先生的
CT&D公司是特别重要的合作伙伴。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南正处于被禁运的状态,
与台湾未建立什么关系,一个官方代表团获得到访台湾
,我们要向上级申请,同时成立一个非政府组织,由当
时的市人委会主席阮永业先生当名誉主席,该组织定名
为外商投资暨发展协会(Investment and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INFORTRA)。

  冠上INFORTRA头衔,我们的代表团大胆地踏上「
经济」东游之旅,我们获得隆重的欢迎,访问了台湾政
府机构,透过CETRA贸易促商组织与台湾企业界会晤,
参观、考察了高雄加工出口区,台湾朋友们还辅助我们
接近世界市场及许多在台湾的各国公司,包括美国公司
在内。每到一处,我们的代表团都被问及有关越南的革
新政策,以及我们代表团的答复,都得到对方的倾听与
嘉赏,此行取得很好的成果。

  丁先生将 CT&D 公司引进越南胡志明市,进行协商合作,建设新顺加工出口区,我及一个专员组,为首的是潘正养先生,投入研究这个史无前例的项目。岂料,项目的引资工作没有困难,反而是技术设施,尤其是供水供电问题却面临考验。

  当时经常停电,甚至轮流停电,有时一停就是3-4天。所以丁先生提到投资营建发电厂时,我很高兴。我实时同意了原则问题。我同陈善泗先生、潘正养先生及数位同事,乘小机船四出寻找营建发电厂的地点。我将丁先生置于巨大考验的情境,提出了选择既荒芜、地基又松软的协福盐碱区。丁先生没考虑多久就答应下来了,在极短时间内,他居然带来一个建筑施工新办法,让泥土凝结为稳定与干燥的土块,以便奠建300 MW功率、机器重达600公吨的发电厂的地基。

  供水方面,我等待了很久,却未见供水专家回复解决方案,当其时新顺加工出口区已经动工兴建。这是芽皮咸水区的一大燃眉之急,我再次给丁先生出难题, CT &D 公司已经开始考察及找到可供开发的地下水源,我又说服丁先生,不宜开发地下水,因为胡志明市地质的咸化已经敲起警钟,若继续在芽皮抽取地下水
,本市的环境肯定受到严重污染。唯一的办法是从同奈河及守德供水厂引水,跨越西贡河送返新顺加工出口区。这件事在上世纪90年代里,是难以想象的事,必须投资600万美元 ! 丁先生再次体谅胡志明市的困窘,
CT &D 公司乐意提供600万美元无息贷款。

  在新顺加工出口区及协孚发电厂建设项目取得成功后,我们又商量继续扩大投资合作关系。遵照本市的规划,不经市区直通西贡港的环城运输网络日益壅塞,若不尽快建设环城公路,货柜车就得接受限时活动,这点影响到港外等待装卸货物的船只,另一方面,堵车、环境污染,市区交通基础设施损坏等问题也日趋严重。

  与芽皮北区-平政南区公路齐名的新都市规划大赛(今有幸以已故总书记阮文灵命名)是革新时期此类型的首项国际大赛,SOM规划与设计咨询公司入围中选。透过丁先生这位有毅力、随时愿意分担本市困难的投资商的推动,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丁先生还再次跨越困难:在河渠密布的盐碱泥地上建筑起一条18公里、翻越9座桥的10条车道的公路。

  跨越许多困难,丁先生已经运用了无限的创意,为拓展我们的城市尽了心力。我永远记得这样的一句话
:「人只能活一次,应该活得有意义」。缅怀丁先生,就是缅怀一位能干与智慧、乐意体谅与分担的人,他对生活的有益贡献,让越南朋友难以忘怀。